發表者 留侯
一場三度延長的比賽,其實毋須太多溢美之詞來形容,台銀和裕隆都打出了一場精采的比賽,特別是兩隊教練的鬥智以及球員的鬥志,都值得大書特書一番;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,其實兩隊都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。
在教練鬥智的部份,雖然裕隆贏得這場比賽,但如果要給兩名教頭打分數,台銀的韋陳明可以拿到八十五分,裕隆的李雲光在這場比賽,很明顯的略遜一籌,大概只有七十分。
當然,不能以一場比賽論英雄,在我眼中,李雲光依舊是台灣本土教練中,少數幾位端得上檯面的教練。
將進攻與與防守分開來看,台銀在這場比賽的進攻表現非常突出,一三一陣式從高位單擋開始,透過不斷的切入、傳球以及重覆的擋人,混亂裕隆的防守,不停的製造mismatch;事實上,台銀在球員條件遠遜於裕隆的情況下,反將身材上的劣勢轉化為優勢,以不停的跑動,用時間創造空間,將裕隆一向引以為傲的防守撕得肢離破碎,這也是台銀能將裕隆拉進三度延長的主因。
韋陳明在進攻的調教上,的確讓台銀球員發揮所長,在整場比賽中,除了幾次過於急躁的出手以及最後階段氣力放盡之外,整場比賽在進攻的戰術落實上,算是相當成功的,而且能夠針對裕隆的防守及時反應,在這一點上,韋陳明的確較李雲光出色。
在防守上,台銀也的確落實了教練團的指示,不包夾曾文鼎,全力防堵裕隆的外線,因此讓裕隆的三分球只有投20中3的水準,命中率只有一成五,而曾文鼎也拿下生涯季後賽最高的45分、17籃板與6阻攻。
不過台銀在防守上,有致命的問題;不包夾曾文鼎的對策也許是對的,但防守曾文鼎的球員,包括程恩傑、岳瀛立等人,沒有站前防守的觀念,太容易讓曾文鼎拿到球,只能被動的進行防守;事實上,如果能夠站前防守,除了可以有效降低曾文鼎在禁區的殺傷力之外,還能夠藉由不斷的肢體碰撞,消耗曾文鼎的體力,台銀在這一點的防守上,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在李雲光方面,裕隆在進攻上貫徹了以曾文鼎為中心的打法,曾文鼎也沒有辜負李雲光與隊友的期待,幾乎是支手撐起裕隆,但正規賽最後關頭,台銀很明顯的揚棄了不包夾的政策,曾文鼎一殺入禁區,馬上有三人圍繞在側,但裕隆也許是前三十九分鐘都習慣了曾文鼎強攻的打法,外圍射手似乎失去跑位與觀察的能力,教練團也沒有能夠隨機應變,算是失策之一。
至於在防守上,裕隆的問題就更多了;尤其是正規賽、第一度延長、第二度延長,台銀的最後一擊都是由楊敬敏操刀,裕隆除了正規賽守下之外,兩次都被楊敬敏直搗黃龍得手,才導致三度延長;裕隆太過於在意台銀的三分球,防守最後一擊的佈局太過分散,只把希望擺在曾文鼎架設的最後一道牆上,也許是太相信曾文鼎的封阻能力;事實上,正規賽最後五秒,裕隆沒有採取犯規戰術破壞台銀的進攻佈局,也值得商榷,若非楊敬敏的上籃誤失了一點,裕隆可能早早就要被這個錯誤的決定付出代價。
李雲光的調度則還是一樣令人意外,正規賽最後五十三秒換上整場都未上場的魏永泰,反倒棄周泓諭與吳志偉不用,與在亞錦賽對伊朗一戰,最後時刻才換上從未上場的吳岱豪場景相似;魏永泰在尚未進入比賽的情況下,馬上被吹一次三秒違例,也把正規賽的機會讓給台銀。
這場比賽,台銀球員面臨背水一戰的壓力,展現出來的鬥志更顯高昂;特別是季初一度被冷凍的楊敬敏,這場比賽看起來彷彿有林志傑的味道,一肩挑起台銀的進攻;簡明富雖然一分未得,但從曾文鼎手上抄下的那一記籃板,也可以看出簡明富的拚勁與鬥志。
台銀的鬥志從進攻籃板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,身材條件較差的台銀,這場比賽一共抓下20個進攻籃板,其中楊敬敏6個,林群峰4個,簡明富、吳永仁、程恩傑與岳瀛立各有2個;裕隆雖然也有15個進攻籃板,但絕大多數集中在曾文鼎身上。
其實裕隆球員的鬥志也不差,只是侷限於裕隆的團隊戰術與紀律,打起來就是讓人感覺少了一股勁,尤其身為衛冕軍,面臨全場球迷的噓聲壓力,在揮灑上的確是不如台銀;裕隆一向注重團隊,球風中規中矩,穩定是優點,但就是因為太過穩定,不容易激起球迷的漣漪,但是對於球員的付出,還是值得肯定。
無論如何,這是一場好比賽,好比賽也不用太多言詞形容,在細細咀嚼時,更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選擇,當台銀可以透過戰術與拚勁彌補原本可能20分的差距時,中華隊是不是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精華?我想,這或許會是未來中華隊可以思考的路線。
- Apr 28 Fri 2006 01:36
鬥智與鬥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